2025年9月11日,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开盘场内价格跌超7%,但是截至早间10:30已有6400万份申购,且保持溢价成交,显示资金买入意向强烈。行情方面,50只成份股悉数下跌,泰格医药、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跌超10%。
消息面上,有消息提到百济神州在25年9月5日被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h发布了做空报告,美股上市的中国创新药公司股价大跌。
中国创新药受到行政手段的遏制并非首次。去年的CXO板块表现就是因为美方生物安全提案所导致,虽然后来提案“流产”,仍对于交易情绪造成了明显的扰动。但后续行业的一系列演绎都验证了医药脱钩断链不可行。通过行政手段倒逼制药回流美国,大抵难以实现。首先,美国药价降价受医师协会+制药巨头联盟的制约;其次,从中国买新药管线,赚大头的还是美国制药巨头,符合美国药企+保险公司+患者的利益,在中国创新药BD出海趋势下,利益受损的只有US biotech和背后投资人,而这部分人难以撼动制药巨头+保险+病人联盟——美国医药一级市场投资总额不到300亿美金/年,而仅top5本土药企巨头(强生/MSD/Abbvie/礼来/Pfizer)的营收就达3200亿美金/年。
往后看,到2030年,将有近200种药物失去专利保护,其中包括至少69种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重量级药物。这些专利悬崖对制药龙头的业绩冲击很大,预计累计损失销售额会超过3000亿美元。因此,制药巨头们今年加速在中国创新药领域砸钱买管线,为的是预先屯好未来的明星管线——因此,中国创新药产业链的景气度高涨,且具备中长期的逻辑。
所以,这次对于中国新药的遏制,大概率又是“狼来了”——而身经百战的投资者显然识破了这点,因此一大早逢低买入,抓住布局窗口期——谁不想交易一把TACO(博弈关税政策短期冲击)呢?
今年,中国创新药板块爆发。据医药魔方,2025年上半年,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了全球近50%的总金额和超过30%的交易数量。就在这两天,摩根士丹利还发了深度研报指出,预计到2040年,源自中国的药物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5%提升至35%,并将在中国以外市场创造约2200亿美元的收入。预计得益于中国在药物研发方面的速度和成本优势,到2040年全球研发回报率将提高48%。有创新药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创新药当前的爆发阶段可类比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时段。
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一键布局50只头部沪港深创新药企业,4成港股,6成A股。截至2025/9/4,前十大成份股为:恒瑞医药、百济神州H股、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药明康德H股、药明康德、科伦药业。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有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