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發布報告,指資助出售房屋如房協居屋,與私人住宅之間的價格差距持續收窄,越來越多買家轉向選擇購置私人樓盤。雖然可為樓市帶來一些短期支持,但預期未來資助房屋供應激增,將對私人住宅市場構成壓力,或拖慢整體樓市復甦步伐。
仲量聯行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以啟德為例,2025年居屋與區內私樓之間的呎價差距按年下跌19.2%至9,020元;觀塘區的跌幅更高達29%,跌至7,585元。雖然整體私樓價格仍高於資助房屋,但若計及建築質素、交通配套、轉售限制、補地價負擔及可即時入住等因素,現時的價格差距水平相對合理。近期推售的新盤中,亦有不少合資格購買居屋的申請人最終轉投私樓,顯示市場換樓門檻正在降低,買家取向出現變化。
該行認為,預計到2029年,資助房屋供應將達至17,620伙,超越同期私樓15,000伙的落成量,對私人住宅市場構成潛在壓力。當中以北區及九龍城區影響最為顯著,2025年至2029年,北區及九龍城分別將新增11,500伙及8,100伙資助房屋,而同期的私樓供應分別為6,800伙及17,000伙,區內供需或出現明顯失衡,並可能導致本地買家再次傾向選購資助房屋,令私樓貨尾量增加。
另外,市場還面臨兩大挑戰,若政府將資助房屋的折扣由2025年的30%重新提高至2024年的38%或2023年的49%,這將吸引更多對價格敏感的買家,並對同價位的中小型私人住宅構成壓力。另外,二手住宅市場受到拖累,尤其當資助房屋轉售個案增加,對中小型單位的二手市場帶來成更大壓力。
該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稱,政府在推動資助房屋計劃時未充分考慮到市場吸收能力,或導致供應過剩的情況持續。對私人發展商而言,政府持續推高資助房屋供應,將延長中小型住宅樓價的調整周期。當買家的購買力被私樓市場吸納,而資助房屋供應卻未有相應調節,樓市要重回供需平衡恐需時日。(ss/d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