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周二 (23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正在推動一項計畫,嘗試成為外國主權黃金儲備的託管方,以強化其在全球黃金市場的地位,並進一步降低對美元及西方金融中心的依賴。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人民銀行透過上海黃金交易所 (SGE) 與友好國家的央行接洽,邀請對方購買黃金並將其存放在中國境內。這項行動已推動數月,至少已有一個東南亞國家表達興趣。
黃金需求推升北京角色
若計畫成形,中國的金融影響力將獲得提升。各國央行近年大舉買進黃金,作為對抗地緣政治風險及經濟衝擊的避險工具。人民銀行本身已連續十個月增持黃金,帶動金價屢創新高。
周二金價一度上漲 1.2% 至每盎司 3,787.2 美元的歷史新高,之後略微回落。高盛先前預測,若僅有 1% 的私人美國公債資金轉向黃金,金價可能上看 5,000 美元。
新計畫下的儲備將存放於與 SGE 國際板相連的託管倉庫,並計入外國央行的官方儲備,而非轉移既有存量。SGE 國際板自 2014 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境外機構與中國對手方交易黃金的主要平台。
挑戰倫敦仍有距離
雖然中國積極推進黃金託管服務,但與倫敦等既有中心相比仍有差距。英格蘭銀行金庫目前持有逾 5,000 公噸黃金,市值近 6,000 億美元,是全球最大託管中心,凸顯倫敦作為黃金交易樞紐的地位。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中國官方黃金儲備規模不到英國的一半,排名全球第五。不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無論是珠寶還是投資金條、金幣需求皆居首。
北京持續採取措施推動黃金國際化。SGE 今年在香港設立首個離岸倉庫與合約,以增加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量;人民銀行近期也放寬黃金進口限制。
專家指出,若部分央行選擇將黃金存放於中國,雖可避開遭西方金融制裁的風險,但也需承受流動性不如倫敦的劣勢。澳洲 ABC 鑄幣廠市場主管 Nicholas Frappell 認為:「中國正試圖在全球金融基礎設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