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WSJ)周一 (25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政府將持有英特爾(INTC.US) 10% 股權的消息,在政壇引發強烈反響,保守派批評這是「國有化產業」的行為,甚至被形容為「帶著共和黨標籤的社會主義」,但部分左派人士卻罕見地表達支持。這起事件凸顯川普一貫的非典型經濟觀,並顯示在他的治國框架下,市場干預政策正在模糊傳統黨派界線。
左右兩派反應分歧
川普政府上周宣布,將把《晶片法案》(CHIPS Act) 原本提供英特爾的近 90 億美元補助轉換為股權,使美國政府成為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大廠最大股東。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談話時表示,他曾批評英特爾執行長表現不佳,但最終轉而要求公司拿出 10% 股權,「他們答應了」。
此舉立即引來共和黨內部反彈。參議員保羅 (Rand Paul) 警告,這象徵政府直接控制生產工具,「今天是英特爾,明天可能是其他產業」,形同社會主義。前聯合國大使海利 (Nikki Haley) 則在社群平台發文批評,這種作法只會導致更多補貼與更低效率。保守派評論員艾瑞克森 (Erick Erickson) 更直言,這是「帶著共和黨標籤的社會主義」,痛批一些共和黨人對此噤聲是「可恥與懦弱」。
然而,左派人士卻給予不同回應。自稱社會主義者的參議員桑德斯 (Bernie Sanders) 稱這是正確的一步,認為納稅人不應僅提供企業巨額補助而無回報,他並呼籲政府更進一步推動。
川普交易式經濟觀引發爭議
分析人士指出,這不是川普首次背離共和黨傳統的自由市場理念。他先前已多次展現保護主義傾向,從加徵關稅到對外國投資設限,如今進一步以政府直接持股來干預市場,被外界比喻為類似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
川普本人早前在接受《時代》(TIME)雜誌訪問時,就曾把經濟比喻成「一間巨大而美麗的商店」,聲稱自己「代表美國人民擁有這間商店,並設定價格」。白宮顧問指出,政府甚至維持一份上百家企業的名單,依據政治忠誠度排序。川普也經常直接施壓企業與市場,從要求聯準會 (Fed) 降息,到呼籲零售商凍漲價格,甚至要求可口可樂調整配方。
支持者認為,美國政府長期以不同方式干預經濟,尤其是晶片產業作為國防基礎的重要性,更需要公共資源挹注。新美國工業聯盟共同創辦人克萊因 (Julius Krein) 表示,這種政策不是社會主義,而是「現實主義」,反而批評堅守意識形態的反對者仍停留在布希時代的過時教條。
但批評者警告,這種作法長期恐削弱市場機制。前財長薩默斯 (Larry Summers) 指出,若政府對陷入困境的企業提供援助,換取股權以保障納稅人利益或許合理,但川普的「選股」模式反映了任意的經濟管理,可能拖慢成長。他警告,這樣的「交易式資本主義」容易滋生威權與腐敗,在拉丁美洲已有先例。
無論外界如何評價,川普主導的這筆英特爾股權交易,已成為左右兩派激辯的焦點,也象徵共和黨經濟政策傳統正被重新塑造。在選舉政治與經濟戰略的交錯下,美國政府介入市場的界線將持續模糊,並可能帶來深遠影響。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