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周二 (19 日) 證實,美國政府正與英特爾 (INTC.US) 洽談入股事宜,計劃將《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原本核撥的補助金轉換成股權。他強調,即便聯邦政府未來可能成為英特爾最大股東,此安排將不會賦予任何公司治理或投票權。
盧特尼克在接受《CNBC》採訪時直言,前總統拜登推動的晶片法案,提供半導體製造商鉅額補貼,卻沒有為美國納稅人帶來回報。他表示,川普政府的思路則是將補助轉換成股權,「我們並不追求治理,這只是把拜登時代的補助改成股權,屬於無投票權股份。」
消息曝光後,英特爾股價周二在紐約盤中一度大漲 11%,而日本軟銀集團 (SoftBank) 東京股價收跌 4%。稍早,《彭博》曾報導川普政府考慮持有英特爾約 10% 股權,同時軟銀也宣布將斥資 20 億美元入股英特爾,押注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能成功復甦。
盧特尼克質疑道:「為什麼我們要把這樣的錢送給一家市值 1,000 億美元的公司?對美國納稅人來說有什麼好處?」他指出,川普的回答是應該要求股權回報。「我們提供的資金本來就是拜登政府承諾過的,只是我們換取股權,這樣才算真正回饋納稅人。」
這項與英特爾的磋商若成形,將代表美國在半導體政策上的重大轉向。盧特尼克直言:「想像一下,拜登政府把錢白白送給英特爾、台積電 (TSM.US) (2330-TW) 等公司。川普則是把這些補助換成股權,這對納稅人來說當然更聰明、更有利。」
他同時強調,美國推動本土晶片製造也是出於國安考量。「我們必須在美國生產自己的晶片,不能依賴台灣。」
此舉被視為可能為未來與其他半導體企業達成類似協議鋪路,象徵美國政府在晶片產業的角色不再僅是補貼者,而是潛在股東。至於最終能否成案,仍需進一步觀察。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