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巨頭特斯拉 (TSLA.US) 正經歷 AI 領域策略的重大調整,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MS.US) 周二 (12 日) 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已正式解散 Dojo 超級電腦研發團隊,標誌著特斯拉歷時數年投入的高效能運算專案進入終章階段。此一決策被視為特斯拉以提升資本效率為核心的 AI 策略重建關鍵動作,引發業界對其技術路線與資源分配邏輯的深入探討。
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已親自下令終止 Dojo 項目,該項目原定負責人即將離職。《彭博資訊》此前報導指出,約 20 名 Dojo 團隊核心成員已轉投由特斯拉前 AI 主管創立的 DensityAI,後者雖處於隱秘運營狀態,但傳出正推進「數億美元」規模的融資計劃,目標構建面向機器人及物理世界 AI 代理的新型計算基礎設施。
大摩指出,Dojo 計畫的終止本質上是特斯拉應對 AI 研發成本激增的務實選擇。儘管官方從未公佈具體投入數據,但財報顯示,特斯拉今年第二季營運支出成長主要源自於 AI 計畫擴張及德州超級工廠訓練規模擴大。特斯拉還預估 2025 財年資本支出將突破 90 億美元,其中「AI 相關投入」佔據主導地位。
在尚未揭露詳細開支結構的情況下,市場普遍認為 Dojo 專案消耗大量資金資源,這個旨在處理海量車載視訊資料、專為全自動駕駛 (FSD) 和人形機器人 Optimus 訓練神經網路的超級電腦系統的研發與維運成本恐成為壓垮策略平衡的關鍵因素。
Dojo 的叫停也顯示特斯拉的戰略重心轉移路徑逐漸清晰,正加速擁抱外部技術生態,計劃深化與輝達、超微等晶片巨頭的合作,同時將資源向 Optimus 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價素,重點優化硬體成本與製造工藝,以及建構基於現有車隊的「分佈式推理雲」,透過海量設備收集邊緣數據並實時終端處理能力等兩大方向傾斜。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旗下另一 AI 企業 xAI 也許將承擔更核心角色,這家利用社群媒體平台 X 資料及特斯拉真實世界視覺資料進行模型訓練的公司,可望與特斯拉形成更深層的技術協同。
產業觀察人士指出,外部技術環境的演變為特斯拉此番調整提供了客觀條件。兩年前,馬斯克曾頻繁預警 GPU 供應短缺危機,而當前輝達雖然仍是特斯拉重要合作夥伴,但全球算力供給緊張態勢已顯著緩解。
大摩美國半導體分析師 Joseph Moore 強調,隨著輝達年均超 150 億美元研發投入持續轉化為機架互聯、軟體服務的全端能力,加上超微預計 2026 年推出的機架級解決方案,其他企業開發超越行業龍頭的專用晶片難度與日俱增。「只有當工作負載特性與主流方向存在本質差異時,自研晶片才具備合理性。」這一判斷為特斯拉放棄 Dojo 提供了技術邏輯支撐。
特斯拉這次策略轉型反映出特斯拉在 AI 競賽中的務實轉向,在維持核心技術自主性的同時,透過資源重組聚焦更具商業化前景的應用場景,而人形機器人及分散式智慧網路的深度融合,有望成為特斯拉未來十年技術版圖的核心支點。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