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發布專為教育領域設計的 ChatGPT「學習模式」,其核心特點在於採用「蘇格拉底式教學法」,透過互動式引導而非直接給出答案,旨在幫助學生深化理解並激發主動思考能力。此模式的推出,被視為通用型 AIGC 從內容生成向互動式學習夥伴轉型的關鍵一步。
該「學習模式」提供交互式提示、支架式回應、個性化教育與知識點檢查四大方法,打破了傳統 AI「單向輸出」的局限。實測發現,當輸入「圍繞人工智能發展下的青年就業問題寫論文」的需求後,ChatGPT 並未立即給出答案,而是先透過提問釐清使用者背景與需求,隨後生成一份結構清晰的四週學習計畫。
這份計畫緊密圍繞核心主題,採用遞進式設計,不僅規劃了每週的學習與寫作任務,更在實際學習環節中,以問答形式引導記者闡述對問題的理解,並根據回答補充相關背景知識與理論,有效激發了使用者的主動學習能力。
一位體驗用戶表示,該模式有助於「彌合知識鴻溝」,特別是開放免費使用後,有望讓資源匱乏地區的學習者也能獲得個性化教育機會,讓「有教無類」成為現實。
激發思考還是催生依賴?
然而,AI 賦能教育的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對於「激發思考還是催生依賴」的冷思考。近年來,AI 工具在學術作弊中的濫用案例激增,根據英國《衛報》調查,2023-2024 學年英國高校的 AI 作弊案例已飆升至近 7000 起。
一名高中老師指出,許多學生作文「AI 味」過重,模板化的表達取代了真情實感,長此以往將削弱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儘管該教師認可「蘇格拉底式」模式的進步性,但仍對其能否真正激發深度思考持審慎態度,擔心學生可能僅是敷衍應付,而非真正進行深度對話。
面對 AI 可能削弱學習能力的普遍憂慮,部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均呼籲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有家長建議借鏡現有學習機的監管模式,例如後台使用監控、軟體權限管理等功能,並期待能推出「教育監護版」或「青少年模式」,讓教師和家長參與設定 AI 使用邊界、開放監管查看模式,以確保技術能真正為學生的學習賦能。
ChatGPT「學習模式」的推出,為教育界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但也同時將「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學習本質、市場拓展與風險管控」等問題擺在了 OpenAI 及所有入局者面前。如何建構一個健康、永續的商業模式與監管框架,將是決定這場 AI 賦能教育變革深度與廣度的長期課題。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