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AI 產業再掀政策震撼。根據最新預算協調法案草案,共和黨國會議員提案未來十年內禁止聯邦與州政府制定與執行 AI 監管法規,引發矽谷科技圈與學界廣泛討論。若法案通過,將顛覆現有監管架構,對 OpenAI、NVIDIA、Google 等美國科技企業形成潛在利多。
這項法案由國會能源與商業委員會主席 Brett Guthrie 主導,提議未來十年內,州政府不得針對 AI 模型、自動化決策系統等推動地方性法規,目的在於減少監管阻力、提升美國在 AI 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此舉象徵美國可能進一步放寬對 AI 發展的政策限制。
除了監管凍結,法案還提出編列 5 億美元預算,用於推動 AI 技術在聯邦政府 IT 系統中的應用,並支持 AI 技術商品化,企圖打造美國為全球 AI 發展核心。
對比加州監管法案,矽谷專家曾強烈反對地方立法
新法案內容與加州先前推出的 SB 1047 法案形成鮮明對比。該法案原意監管 AI 系統開發與應用,但曾遭 Meta(META-US) 首席 AI 科學家 Yann LeCun、史丹佛大學教授李飛飛及 AI 學者吳恩達聯手反對,批評可能壓抑 AI 開源生態與創新空間。
若新國會提案獲得通過,將迫使如加州、紐約等已立 AI 法規的州政府撤銷現行監管,引發地方政府在兒童保護、數據隱私與勞工權益上的保障能力疑慮。
Altman 現身國會作證,主張輕量聯邦監管
該提案的推出時間點,被視為呼應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上週在國會的證詞。他當時表示,美國不該因為過度或草率的法規錯失 AI 領導地位,建議應建立統一且輕量的聯邦監管機制,避免各州標準不一拖慢技術發展。
與 Altman 一同出席的還包括超微半導體 (AMD.US) 執行長蘇姿丰、雲端運算公司 CoreWeave(CRWV.US) 執行長 Michael Intrator 與微軟 (MSFT.US) 副總裁 Brad Smith。
與會者一致指出,若美國 AI 監管環境過於嚴格,將使全球市場轉向中國等其他 AI 發展快速的國家。蘇姿丰甚至警告:「美國若不積極推廣技術,恐將被他國超越。」
學界憂缺乏監管將引爆 AI 倫理與社會風險
儘管法案主張放寬監管以激發創新,但 AI 學界部分重量級人物表態反對。包括「AI 教父」Geoffrey Hinton 與 Yoshua Bengio 均表示,若 AI 缺乏規範,將帶來深遠的倫理與社會風險。
目前已有跡象顯示監管缺口造成的影響逐漸浮現:如青少年沉迷 AI 情感伴侶 App、社群平台出現大量 DeepFake 影片,甚至部分 AI 企業未能履行減碳承諾,造成環境污染問題。
儘管該法案為 AI 產業鋪路,但因其涉及刪減醫療補助與氣候基金預算,遭遇民主黨強烈反對。即使在共和黨內部,也有部分預算保守派質疑大規模支出是否合理。該法案目前仍在國會審議中,未來能否順利過關仍充滿變數。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