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周二 (6 日) 報導,IBM 執行長克利希納 (Arvind Krishna) 日前接受專訪時表示,該公司已經利用人工智慧(AI),尤其是能自主執行任務的「AI 代理人」(AI agents),取代數百名人力資源部門的員工。不過,AI 同時也讓公司能夠轉向招聘更多工程師與銷售人員。
這番談話正值企業界積極評估 AI 對職場的影響。AI 代理人能夠自動執行如分析試算表、撰寫電子郵件及進行研究等重複性工作,因此部分企業主管開始限制人力擴張,等待 AI 部署成果。
克利希納在專訪時指出:「雖然我們已廣泛在內部導入 AI 與自動化處理企業流程,但 IBM 總體的員工人數其實是上升的。因為 AI 讓我們能把資源轉投入其他關鍵領域。」
他所指的重點領域包括:軟體工程、銷售與行銷,這些是他口中的「面對人性挑戰」的工作類型,也就是需要與人互動、進行思考與決策的任務,而非純粹重複執行的作業。
AI 重塑內部職能 IBM 整體員工數仍擴張
IBM 未透露裁員發生的具體時間或規模,但這次聲明顯示,企業不見得會因 AI 而立即全面裁員,反而可能出現「職能轉移」,將 AI 解放的人力轉向更具價值創造性的崗位。
IBM 本周於波士頓舉辦年度「Think」開發者大會,也同步推出新服務,協助企業建立自己的 AI 代理人,並整合內部數據、管理多個 AI 模組。這類服務與 Amazon(AMZN.US) 、OpenAI、輝達 (NVDA.US) 與微軟 (MSFT.US) 等競爭對手的產品類似。
克利希納表示,IBM 採取開放策略,允許企業將本身的 AI 模組與其他品牌產品搭配使用,「我們希望客戶選擇最合適的工具,而非被迫使用單一平台。」
AI 成長帶動顧問業務 但也面臨整體經濟挑戰
IBM 目前聚焦於企業科技轉型,已簽下高達 60 億美元的生成式 AI 顧問合約。不過,公司也坦言顧問與軟體業務會受到經濟前景波動影響,包含消費者支出趨緩、地緣政治風險等。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高額關稅政策,克利希納認為對 IBM 本業衝擊「相對有限」,因為主力的主機與量子運算系統多數在美國本土製造。不過,他也坦言,若貿易政策導致企業削減顧問支出,恐將對 IBM 服務部門構成壓力。
他說:「如果衝擊在 3%-4% 以內,我們有辦法靠管理方式因應,但若達到 10%,那就需要更嚴格的調整策略。」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